员工在工伤期间工资是否照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员工在工伤期间不仅有权获得医疗费用的报销,还有权保持其原有的工资收入。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在工伤赔偿纠纷中,单位不履行义务如何启动司法程序?
当面临工伤赔偿纠纷,如果单位不履行其法定的赔偿义务,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启动司法程序:
1. 申请工伤认定:首先,受伤员工需要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2. 劳动仲裁:如果工伤认定成功,但单位仍不支付赔偿,员工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前置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应先经过仲裁程序。
3. 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或者单位未在仲裁裁决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员工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 执行判决:如果法院判决后,单位仍然不履行赔偿义务,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的支付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和时间限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和时限,以及判决的执行方式。
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员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法律明确保护了工伤员工的权益,确保他们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员工在工伤期间的工资应照常发放。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员工有权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用人单位也必须履行其法律责任。